欢迎访问广州沉香协会网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李克强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广州市沉香协会 www.gzaoa.com       2017/7/24 0:00:00

  核心要点: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民生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善民生的基础何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我们讲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

   ■目前我国经济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这对增加就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同时,要积极推进就业转型,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这也有利于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要突出重点对象,抓住两头:一头是高校毕业生,一头是农民工。这就像“经天纬地”一样,高校毕业生是“经”,农民工就是“纬”,一经一纬,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形成。人社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牢牢抓住这两个重点。

   ■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这对就业来说是压力,但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只要把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天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大家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刚才,听了有关部门和就业中介机构负责人的发言,对当前就业市场情况和最新就业信息,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一些新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受到不少启发。总的感觉是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很大压力和隐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民生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善民生的基础何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我们讲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就业不降反增,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主要就业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促进就业的社会中介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总量仍然很大,还是居世界之首。据测算,未来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除考虑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要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这是稳定就业的底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都必然会影响和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会更加凸显,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多个国际组织认为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不好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需要就业的人数不减,就业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76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多万中职毕业生,都需要就业,军队退役人员的安置必须保证,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也要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另外还要给农民工就业留出一定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保持新增就业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虽然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一季度制造业、建筑业的用工需求,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占全国投资60%以上的民间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特别是服务业投资放缓,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既要打好经济发展这场硬仗,也要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

   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可以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更加重视就业,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二、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就业转型

   增加就业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针对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领域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新形势,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守住就业基本盘,以调整结构拓展就业新空间,以深化改革激发就业潜力与活力,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促进扩大就业的综合效应和持续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这对增加就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同时,要积极推进就业转型,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这也有利于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无论是就业主管部门的分析,还是就业中介机构的大数据都显示,现在重化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就业岗位减少,纺织业、房地产业等就业需求下降,这些传统行业的就业能保持基本稳定已很不容易,增加就业就更为困难,而服务业用工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相吻合的。这几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增大,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效应增加,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其中主要是服务业快速发展。去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就业最大的“容纳器”。随着农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服务业需要吸纳的就业人数随之增加。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容量。

   二是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是政府分配工作,后来转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也转为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现在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与创业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就业转型。近两年,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平均每天新增4万户市场主体,其中新增企业1万多户。当然这里面有生有死,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但据工商总局统计,现在市场主体生远大于死,成为带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双创”和“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前不久我去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镇考察,那里有一片楼房,原来是提供给外资制造企业的,他们转走后,现在通过发展“双创”,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人在那儿创业,一片红火景象。人社部、教育部在就业方面起着牵头作用,要注意跟踪研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同时,商事制度改革还有空间,“一照一码”实现了,“一个窗口”办事能不能完全实现?还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这不仅是工商总局的事,其他部门也要配合。要注意在“放、管、服”改革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政策解决问题。

   三是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发挥了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尤其是农民工功不可没。当前,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就要使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创新。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从大概念来说都是人力资源。现在人力资源的概念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主要指劳动力的数量和体能,现在主要指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职业技能等。从就业情况看,目前一般的体力型劳动力是不缺的,但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比较紧缺。一些就业中介分析,各行业人员需求中,现在最缺的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今后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我们要把扩大就业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智力和技能水平上来。

   扩大就业、推动就业转型,必须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地方没有很好地转过来,现在经济很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微企业不发达。实际上,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占绝大多数,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千万不要小看中小微企业,他们生产效率高,在就业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既要有顶天立地、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这几年,我们对中小微企业不断采取减免税费的措施,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活起来,更多地增加就业。

   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扩大就业必须推动民营经济继续加快发展。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的活力,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与2006年相比,国有企业减少就业人员900多万,而民营企业增加7000多万,其中2015年比2014年增加1323万,也就是说,去年13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主要是依托民营经济发展增加的。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民间投资增速下降问题,要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督促落实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消除各种壁垒和不合理束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总之,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必须把它做好。让“放、管、服”和“双创”这些有利于就业的措施更大地发挥作用,让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得到更快发展,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这才是真正的改革红利。特别要大力发展新经济,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年轻群体的就业岗位。这样,我们的经济活起来了,就业也就活起来了。

   三、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取向是不能改变的。但国家出台的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有些还没有很好落实到位,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在引导市场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协调和配合,使就业创业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要突出重点对象,抓住两头:一头是高校毕业生,一头是农民工。这就像“经天纬地”一样,高校毕业生是“经”,农民工就是“纬”,一经一纬,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形成。人社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牢牢抓住这两个重点。

   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要实施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并进一步加以完善。这“两个计划”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合并成就业创业计划,更好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前不久我在西部一所大学看到一种好的现象,去年有的毕业生出去搞“双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觉得应为母校作出一些贡献,今年就回校招聘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门槛应该是比较低的,几个人合伙就可以创业。我们说要让高校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就业创业情况,特别是对还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继续提供各方面服务,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和服务,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新情况,要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比高校毕业生要好一些,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市场需求很大,但也有供需衔接的问题。在这方面,就业招聘网站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要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在更广阔领域实现就业供需对接。

   农民工是庞大而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状况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最直接。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农民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继续重视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从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看, 目前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而农民收入增量中有近一半来自打工收入。因此,有关部门不能只盯着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还要考虑每年至少新增几百万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农民能够外出打工,他们的收入才会增加,这样才能保证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步,也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在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多了。去年我到西部一个省考察时专门向一些农民工了解了情况,他们都在外面打工十几年了,我问他们想不想回家创业?有的一听就掉眼泪,说怎么不想,如果能够回乡创业,既能增收又能顾家,当然非常愿意。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今年如何给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关部门要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政策建议。凡是有利于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都应积极给予支持。要围绕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权益保护等服务,加大对贫困家庭农民工的就业扶持。农民工有就业门路,能够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农村社会就能稳定,也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还有其他的就业重点保障对象,也要采取措施予以支持。比如在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就遇到富余员工分流转岗安置问题,不转岗不行,但不能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我们要努力使富余员工通过企业内部挖潜、开展“双创”、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等措施,实现转岗就业;对一时难以就业的,要通过职业培训、托底保障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信心,保障基本生活。国家财政已经作了安排,拿出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员工转岗培训和安置。还有复转军人就业问题,要落实好相关政策,确保他们得到妥善安置。今天残联的同志也来了,要支持残疾人就业,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有关部门要对残疾人就业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促进就业创业还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底线。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挥好失业保险、大病保险的“稳定器”作用,解除居民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帮助经济困难地区解决就业问题,防止出现较大范围失业风险。更多关注就业特殊困难群体,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

   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这对就业来说是压力,但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只要把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并存,既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企业招不到人,原因就在于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要扩大培训范围,既要包括农民工,也要包括下岗分流人员,还要包括高校毕业生。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跟着市场需求的指挥棒转,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学校教育培训,可以是短平快的培训,也可以是岗前培训,还可以是在岗位上学、在实践当中学。

   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从各自的角度支持就业培训工作。这方面加大投入是值得的,这是为经济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事情。特别要把去产能下岗分流人员的培训搞好,通过培训实现转岗就业。工会要保护职工利益,支持培训转岗和就业工作。妇联也可以做许多工作。我在地方考察时看到,农村种田的有不少是妇女,有的地方搞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公司化生产,包括种水果、种蔬菜、农产品加工等,许多也是妇女在做,公司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共青团的任务就更重,因为新增就业主要是青年人,如何把青年人培训好,让他们能够就业,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这几年一些国家发生动荡,青年失业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真正把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

   五、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就业不仅是人社部门的职责,也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大家要从大局出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主动作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制定政策、发展产业、扩大投资的重要导向,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我们的许多宏观政策,是根据就业数据来制定的,及时掌握完整准确的就业和失业数据至关重要。要紧紧盯住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分析研判,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对城镇调查失业率的上升,要保持高度警觉。二是及时拿出促进就业的实在措施。今年就业压力大,除要落实好已有政策外,还要根据形势变化再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环保等要求,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加工贸易就是劳动密集型的,现在不少都转移到国外去了,这种趋势如果延续下去,国内就业怎么办?现在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引进外资,而且大幅增长,从而导致一些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对就业造成了直接威胁,要千万注意。有关部门要研究应对措施。另外,现在粮食库存多,要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三是各方面出台政策不能影响就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要确保与就业直接相关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比如建筑行业税负无论如何都要只减不增,还有金融行业不能把负担转嫁给企业。总之,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同想办法、出实招,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相关连接
网站首页 | 协会介绍 | 新闻动态 | 协会成员 | 协会公告 | 会员单位 | 沉香文化 | 协会活动 | 联系我们
协会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康王中路301号华林国际C馆四楼4078    联系电话:020-81304811
版权所有® 2015 广州市沉香协会 粤ICP备15089459号-1